学术动态

关于举办“人机交互与智慧生活”主题论坛的通知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20-11-18  浏览次数:

 报告人:潘志庚 教授、黑新宏 教授、肖亮 教授、高颖 副教授

 时间:2020年11月16日(周一)上午8:30-12:00

 地点:bat365正版唯一官网216会议室


 报告题目1:VR/AR/人机交互与虚拟学习环境

 报告人:潘志庚 教授

 报告摘要:

 简要介绍VR/AR/人机交互技术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结合所负责的国家基金重点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对VR/AR/交互技术内容进行了介绍,特别是其中的科学问题、关键技术、解决方案以及一些具体的例子,最后讨论这些技术在智慧教育中的应用,特别是虚拟电子学习环境(虚拟实验)。

 报告人简介:

 潘志庚,男,1965年9月生,1993年获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3年进入浙江大学工作,从事计算机图形学基础理论和算法的研究。以突出成绩在1994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在1996年破格晋升为研究员,1998年被浙江大学聘为博士生导师。2000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全国100名),2008年被评为全国奥运先进个人,目前主要担任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虚拟现实与可视化创新技术战略联盟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娱乐仿真专委会主任,广东虚拟现实产业研究院院长,杭州师范大学虚拟现实与智能系统研究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数字博物馆、智慧旅游、数字娱乐与游戏等。发表论文180多篇,其中国际重要期刊和顶级会议论文80余篇,其中SCI论文70余篇,EI论文120余篇,研究成果已在国家重大工程或项目(虚拟奥运博物馆,航海模拟,漫游京杭大运河和上海世博会)中得到成功应用。


 报告题目2:“智能+”交叉方向探索——以轨道交通系统智能化与安全保障为例

 报告人:黑新宏 教授

 报告摘要:

 本报告以轨道交通系统的安全保障与智能化需求为牵引,通过“智能+”为手段,介绍本课题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面向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着眼于工程建设与运营维护两个阶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精准化管理和智能化运维,从而降低安全成本等方面的相关研究工作与成果,并分析了交叉学科研究中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展示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在国民经济主战场与国民智慧生活的重要作用。

 报告人简介:

 黑新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理工大学教务处处长。2008年博士毕业于日本大学情报科学专业,是CCF杰出会员,ACM会员,IEEJ会员,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理事,陕西省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计算机教育学会常务理事,ACM西安分会常务理事,CCF西安分部执委,陕西省计算机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CCF YOCSEF西安分论坛2017-2018年度主席,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

 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任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及青年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陕西省重大统筹创新项目、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20余项,以及中国中车、中国铁建、民航局西北空管局、兰州中川机场等单位委托研发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SCI/EI检索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登记60余项,获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一等奖3项以及西安市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报告题目3:光谱成像与光谱视觉

 报告人:肖亮 教授

 报告摘要:

 本报告将主要介绍光谱成像与光谱视觉的概念、发展与实际应用领域,同时与大家讨论相关内容的关键技术。

 报告人简介:

 肖亮,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学博士。教育部高维信息智能感知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光谱信息感知与系统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江苏省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理事,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委员。1999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数学系,获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入选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带头人[2015],江苏省六大人高峰[2012]和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8],从事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智能信息系统研发等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基金4项、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科技部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子任务1项,合作完成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1项,参与完成国家863 1项、军口863 3项等。在国际期刊IEEE TIP,IEEE TCSVT,IEEE TGRS,IEEE TMI,PR等国际期刊收录论文60+篇,出版专著和译著合计3本,授权发明专利15 项,曾获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项,国土自然资源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中国军民两用创新应用技术大赛铜奖。


 报告题目4:虚拟现实技术研究进展

 报告人:高颖 副教授

 报告摘要:

 本报告首先介绍研究电磁态势认知与生成技术,让大家了解该技术的必要性、概念及内涵,其次阐述一个电磁态势生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框架,最后,和大家一起学习美军正在大力发展的人工智能中的认知技术,给出电磁态势智能认知与生成方面的一些思考。

 报告人简介:

 高颖博士,198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1991年在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获博士学位。2011年至2012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UNCC)美国国土安全部资助的夏洛特可视化中心及知识发现实验室做访问学者。

 1991年至1999年在中国兵器第202所工作并任国家某重点型号项目副主任设计师;2000年起至今在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虚拟现实技术及其应用、多维信息可视化、数据融合等。近年来,主持完成包括基础加强、重大科技专项、基础研究、技术基础、重点预研基金、民机专项等国家级项目以及航空科技基金、航天科技基金、陕西省及西安市科技攻关计划等省部级基金项目4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4项,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被SCI、EI检索30多篇),主编《虚拟现实视景仿真技术》、《综合电子战模拟与仿真技术论著》专著两部,申请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专利6项。

 高颖博士2000年以来曾一直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虚拟现实与可视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体视学学会仿真与虚拟现实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图象图形学学会秘书长等职务。